歡迎訪問盤錦市中心醫(yī)院官方網(wǎng)站!
OA系統(tǒng) | 預約掛號 | 聯(lián)系我們
助您正確認識頸動脈斑塊 不再“談斑色變”
發(fā)布時間:
2024-01-04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體檢。經(jīng)常會有人發(fā)現(xiàn)他的體檢超聲報驗單上寫著這樣一行字:頸內(nèi)動脈粥樣硬化伴斑塊形成。當被檢查出有頸動脈斑塊時,我們不必“談斑色變”,應科學對待。為了弄清楚頸動脈斑塊那點兒事,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。
一、什么是頸動脈斑塊
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(xiàn)象,為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蠟樣的脂類,使動脈彈性減低、管腔變窄。好發(fā)于頸總動脈分叉處,狹窄程度輕時多無明顯癥狀,嚴重狹窄時可伴有頭暈、頭痛、暈厥等非特異性癥狀。
二、現(xiàn)狀
2017年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分析顯示,中國有1/3成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。在40~49歲的年齡段中,僅有6%有斑塊,但在70~89歲年齡段中,有63%存在頸動脈斑塊。2020年一項調(diào)查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有近2億人患有頸動脈斑塊。
三、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原因?
從嚴格意義來說,頸動脈斑塊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由于頭頸部血管粥樣硬化引起的一種病理改變。通俗地講,頸動脈血管像“水管”,而頸動脈斑塊就是里面的水銹和污垢沉積。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,這種病理現(xiàn)象越來越高發(fā),而不良生活習慣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現(xiàn)象,其中9種危險因素與頸動脈斑塊的存在有顯著相關性:高脂血癥、高同型半胱血癥、高血壓、高尿酸血癥、吸煙、代謝綜合征、高甘油三酯血癥、糖尿病、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。
四、臨床表現(xiàn)
1、大多數(shù)患者無癥狀或體檢發(fā)現(xiàn);無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癥狀或僅有一些非特異性癥狀,如頭痛、頭暈等。
2、缺血癥狀:可出現(xiàn)視物模糊、黑曚、耳鳴、一側(cè)肢體無力、輕度偏癱等,這些癥狀大多在24小時內(nèi)可以恢復,不遺留神經(jīng)功能缺損癥狀和體征。頸動脈斑塊較為嚴重時,導致腦梗死,會出現(xiàn)昏迷,偏癱、失語等,嚴重時危及生命。
五、頸動脈斑塊的檢查方法有哪些?
1、頸部血管超聲——對重度頸動脈狹窄診斷的敏感率為89%,特異性84%,頸動脈超聲造影可評估斑塊是否穩(wěn)定,是否有斑塊內(nèi)出血。優(yōu)點:無痛苦、無創(chuàng)傷、費用低、可反復進行、利于患者的觀察,無風險。
2、CT血管造影(CTA)——對于頸動脈狹窄處的鈣化病變、斑塊纖維帽厚度、潰瘍型斑塊進行顯象和評估,敏感性及特異性為85%和93%。是診斷較為準確的方法,需要靜脈注入造影劑。
3、磁共振血管造影(MRA)——是一種安全、無輻射、無創(chuàng)傷、重復性好的血管成像技術,可以觀察頸動脈內(nèi)血流方式和速度,并清晰顯示動脈血栓及斑塊。然而MRA在成像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點,若頸動脈內(nèi)血流緩慢或比較復雜,MRA往往會造成信號缺失而高估動脈狹窄程度,因此準確率較CTA低,一般不作為頸動脈斑塊或狹窄的檢查方法。
4、數(shù)字減影血管造影(DSA)——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,測量狹窄最準確,而CTA及超聲更能顯示壁斑性質(zhì)。
六、頸動脈斑塊如何治療?
1.改變生活方式??刂骑嬍?、減少脂肪、膽固醇的攝入,少吃油炸,肥肉,紅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,多吃蔬菜,水果,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。還要常運動,戒煙酒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若患有高血糖或糖尿病,還要積極合理地控制血壓血糖。
2.藥物治療。合理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,有利于調(diào)血脂、防止動脈硬化的形成,延緩或縮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。需要使用降脂藥物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控制在 2.0mmol/L 以下。同時還需要控制血糖、血壓達標。
3.手術治療 頸動脈斑塊增長到一定程度、造成血管狹窄且影響大腦正常的血液供應時,需要進行手術治療。而無明顯不適的頸動脈斑塊患者無需進行手術。目前常用的手術有以下兩種:
頸動脈內(nèi)膜剝脫術(CEA):通過顯露頸部血管,切開頸總、頸內(nèi)動脈,剝離頸動脈粥樣斑塊,解除頸動脈狹窄,進而增加遠端的腦供血。是預防和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標準手術方法,具有費用低,遠期效果良好的優(yōu)勢,其療效已被廣泛肯定。
頸動脈支架成形術(CAS)::通過一側(cè)股動脈穿刺或小切口切開,在導絲、導管的配合下將小的合金支架放置在頸動脈狹窄處,將狹窄撐開,恢復腦供血。對于基礎病較多不適合行內(nèi)膜剝脫術的患者,介入手術是其最佳的選擇。
頸動脈斑塊并不可怕,它可防可治,大家要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合理膳食,對于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癥的患者一定要按時服用藥物,并使相關指標控制達標。此外還要注意定期體檢,做到早發(fā)現(xiàn),早干預,早治療。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